联系我们InvestorsCareersMediaScienceContact Us
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规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规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在京发布

北京   2013年11月16日

2013年11月16日,北京——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编写的《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今日在京发布。“专家共识”内容包含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多方面内容,将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韩济生教授指出,“‘专家共识’的发布,为我国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里程碑”。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国际疼痛学会将其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病程超过3个月。患者疼痛特征不全相同,以灼烧或火烧样疼痛、电击样痛、针刺样痛、撕裂样痛较多见;在没有任何外伤、损伤性刺激情况下,局部或区域可出现自发性疼痛;疼痛部位可能因轻微碰触而疼痛加剧,如接触衣服或床单;或温度的微小变化而诱发疼痛。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无法忍受的痛苦,例如,穿衣服对于普通人来说太普通了,但是神经痛的病人一穿衣服就疼痛难忍;普通人每天都可以美美地睡一觉来休息,但神经痛病人哪怕夜里能睡上1-2个小时也是无比幸福的享受。

      韩济生院士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非常广泛,有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高达8%1。 以此数据推算,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是最常见的两种疼痛类型,其他还包括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多项研究表明,我国带状疱疹患者中,神经疼痛发生率约为8.8-38.8%;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外周神经痛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5%,并随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疼痛会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能力,还会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甚至是精神方面的问题,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容小觑。”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指出,“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约为正常人群的一半;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只有健康人群的三分之一”。

常规镇痛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规范的临床诊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表现复杂,重度疼痛的患者完全难以忍受,而轻度患者仅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才会诱发,有的患者指不出疼痛的具体位置,因此造成了误诊误治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适合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实践应用的标准化诊疗程序,因此很多临床医生,即便是内分泌专家或者麻醉科、疼痛管理专家,面对这类患者仍然感到格外棘手,大多是经验性治疗。有些医生不了解专门治疗神经疼痛的药物,而传统止痛药如阿片类药物(吗啡)和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痛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生元教授指出,“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临床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很多患者在无助中默默地忍受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及早普及公众的神经痛疾病知识,同时提高并规范中国神经痛的诊治水平刻不容缓。”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是将国外几个现行的权威指南,结合了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专家观点的总结。包含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多方面内容,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做出诊断,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水平。 

      樊碧发教授指出,“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普瑞巴林等,并作为一线药物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此次‘专家共识’也将这些纳入其中。‘专家共识’不仅明确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标准,还确立了“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原则,即一般首选药物镇痛治疗,适时进行微创治疗或神经调控治疗。要做到:1、早期干预,积极对因治疗。2、 有效缓解疼痛及伴随症状,促进神经修复。3、酌情配合康复、心理、物理等综合治疗。4、恢复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对我国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 Thomas R.. Tolle.Challenges with current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supplements.2010;4:161-165
公司新闻 职业发展 产品管线 疫苗信息公示医药代表备案公示 辉瑞医学信息网站 辉瑞医学平台 隐私政策 使用条款 联系我们 © 2022 Pfizer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6040 沪ICP备11000910号-2 药监批号(沪)-非经营性-2016-0003